在与新加坡隔海相望的马来西亚新山,一座面向未来的“森林城市”正在兴起。在经历近4年的建设后,这里已经成为一座绿色、宜居的新型“城市”,但也仅仅是这个开发周期预计长达20年的宏大项目的第一步。
八大产业将成为造血核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而在地处马来西亚半岛的森林城市中,“绿色宜居”和“八大产业”也在同步推进。森林城市执行总经理吴惠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随着住宅陆续交付,居住对森林城市的支撑已经形成。按照“产城一体”规划,产业布局将成为森林城接下来的发展重点。
森林城市在设计之初就规划了旅游会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外企驻地、近岸金融、电商基地、新兴科技和绿色智慧八大可持续前沿产业,部分已初具雏形。
已开工投产约2年的建筑工业化基地(ibs)一期项目是森林城市产业布局中最早的一步棋。ibs工厂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占地18英亩(约合7.3万平方米)的工厂一期项目每年可生产26万立方米预制构件,满足100万平方米的建筑需求。此外,森林城市也在积极推动ibs技术在本地市场广泛应用,帮助马来西亚提升本地建筑工业化行业的技术水平。今年4月,马来西亚工程部部长巴鲁比安为森林城市颁发了“全马最大全自动化建筑工业化基地”证书。
“在森林城市的未来,住宅是配套,产业才是造血能力”,吴惠喜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了森林城市“产城一体”的规划逻辑,“森林城市正在寻找一个引擎,最可能的选项就是科创产业”。
吴惠喜表示,如果森林城市能够吸引到拥有足够潜力与规模的科创产业和投资公司落地,就能吸引大批人才流入,带动医疗、教育、会展等一系列产业的车轮转动起来,完成森林城市“产城一体”的闭环。
与依斯干达特区共同成长
“产城一体”的设想能够在未来实现,基础是在于森林城市所处的位置,而这远不是一句简单的“新加坡旁”可以概括的。
2006年,马来西亚在柔佛州南部设立依斯干达特区,森林城市正坐落于特区内。依斯干达特区发展局(irda)相关负责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斯干达拥有1座国际机场和3个国际港口,区位发展条件良好。2018年,依斯干达特区新增投资总额再创历史新高,总额达322.2亿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77.79亿元人民币),特区已成为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的投资热土。
对于柔佛和依斯干达这片“蓝海”,森林城市的建设为当地注入大量发展动能。吴惠喜表示,依托森林城市项目的体量,仅在2016年,通过广告导流来到这里的就有15万人,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目前森林城市70%的建筑材料都是本地采购,为上下游供应链带来的订单价以亿计。
上述irda负责人表示,森林城市项目在旅游、教育和医疗等依斯干达重点发展领域的投资,为特区相关产业的增长提供了助力。“更重要的是,凭借森林城市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的知名度,依斯干达得以升级为一个全球品牌”。
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irda领导层第24次会议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发布声明称,决定将依斯干达特区从2217平方公里扩容至4749平方公里。“依斯干达特区的扩容对于马来西亚重新成为‘亚洲之虎’非常重要。”马哈蒂尔如此评价称。
顺应“天时”扩大辐射范围
森林城市的未来长远规划需要地利、人和,也需要顺应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天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支持之际,选择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海峡附近落脚的森林城市或许正当其时。
2017年,中马两国签署《关于通过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谅解备忘录》。得益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2018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1086.3亿美元,同比上升13%。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今年4月下旬访华并出席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对于马来西亚“非常重要”。马哈蒂尔提到,马来西亚的位于东西方之间,历史上长期扮演着货物流通中转的角色,希望中国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与东盟国家贸易的枢纽。
如果马来西亚未来能够成为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纽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那么位于马来西亚半岛枢纽之处的森林城市的意义不仅是一座“未来城市的榜样”,它在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作用将影响深远,并且很可能培育出一个辐射范围广阔的经济区,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本。